中國氣候風險披露水平仍存在顯著提升空間-k8凯发

首頁 / 關於平安 / 品牌資料庫 / 新聞通稿:中國氣候風險披露水平仍存在顯著提升空間

新聞通稿

中國氣候風險披露水平仍存在顯著提升空間

時間:2020-09-25   文章來源:中國平安   【字體:        】

中國氣候風險披露水平仍存在顯著提升空間

企業需提高氣候披露的廣度和深度

香港,上海,2020年9月24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或「集團」,股份代碼:香港聯合交易所2318,上海證券交易所601318)今日宣佈,平安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和金融壹賬通聯合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發表了一份有關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分析中國和美國最大型企業的氣候風險披露現狀的新報告。該報告發現,滬深300指數的中國企業在氣候風險披露水平方面大幅落後於標普500指數的全球同業,因此須在氣候風險披露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以趕上國際同業的水平。

這份主題為「氣候風險披露:我們走到哪一步?為什麼需要它?」的報告,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分析了182家企業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間所發佈的277份氣候風險披露文件。該可規模化使用的工具可以讓投資者評估企業的披露質量。

該報告呼籲企業將氣候風險和財務表現之間建立更緊密的關聯,並借助可規模化使用的工具自動檢測信息披露質量,從而實現更為真實、透明和可傳達的更具前瞻性的信息披露。

概覽

儘管包括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在內的指引正被越來越多企業采⽤,但企業實際遵循此類框架具體建議的程度卻參差不齊。該報告發現:

1. ⽇本企業在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對氣候風險的討論最為頻繁,歐美企業緊隨其後,而中國企業則大幅落後於全球同業。
 

• 在我們研究的四大股指(滬深300、標普500、歐洲斯托克50和日經225)成分股當中,日本企業討論氣候風險的頻率最高,當中有52%的日經225企業(市值佔比68%)在其可持續發展報告中討論了氣候風險,歐洲斯托克50企業的比例為40%(市值佔比44%),而在標普500企業的比例為33%(市值佔比53%)。
 

• 滬深300中的中國企業在此方面明顯落後,只有3%的滬深300企業(市值佔比13%)在其可持續發展報告中討論了氣候風險。


 

數據來源: 彭博數據分析

2. 報告發現在披露氣候風險的中國和美國企業當中,主要涵蓋了六個獨特主題,包括:「能源使用」、「治理」、「人權與員工健康和安全」、「氣候相關風險管理」、「排放」及「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報告和重要性」。

• 文本分析的重點為標準普爾500和csi 300企業,因為它們是美國和中國(全球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佔全球股票市場的52%)最具代表性的指數。

• 「排放」是覆蓋率最高(21.4%)的主題,而「gri報告和重要性」的覆蓋率則最低(10.1%)。

• 對標tcfd的四個核心建議(「治理」、「戰略」、「風險管理」及「指標和目標」),報告發現上述六個主題均無法完全符合「戰略」的建議,足證企業對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戰略」信息披露不足。覆蓋率最高tcfd建議為「指標和目標」。


 

3. 儘管tcfd等國際框架建議將氣候風險與財務表現掛勾,財務影響指標的披露情況並不理想,純氣候相關的指標披露程度更高。

• 在披露氣候信息的企業中,超過90%披露了碳排放和能源使用的相關指標。大部分行業的碳排放披露率接近:在各個行業中,超過90%的企業披露了碳排放和能源使用指標,運輸業除外。

• 用水情況的披露情況相對並不那麼突出,各行業的平均覆蓋率為58%。

• 對土地使用情況的披露相對不足,只有6%的企業披露了土地使用情況,可能是因為該指標僅與某些特定行業相關。

• 財務影響指標的披露情況並不理想,尤其是「對資本和融資的影響」指標,其平均披露率僅為16%。

• 按行業維度的分析數據發現,保險業,以及基礎設施和運輸業對「資產和負債」影響方面的定量披露更為清晰。後者對「收支」維度的覆蓋也優於其他行業。

4. 報告呼籲中國企業首先要進行披露,以趕上全球同業。對於所有企業,當前的披露情況與包括tcfd在內的氣候風險披露指引的要求之間仍存在差距。

• 企業應在氣候風險披露和財務表現之間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企業可針對中國在向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陸續出台的關鍵政策進行分析,如碳定價及能源結構變化等,就資本成本、估值和市場份額進行成本和機遇的預測。平安目前正根據其投資組合內公司的特定收入流及面對物理和轉型政策風險的預期影響,開發反映氣候風險的投資組合資產再定價模型。

• 在披露氣候風險時,企業應從後瞻性信息轉變為前瞻性信息。類似於碳足跡的後瞻性數據與公司估值的相關性有限,因為後者主要建基於財務前景。除當前的排放數據外,公司還應採用前瞻性預測,如未來生產曲線,並披露公司為應對未來的氣候風險而正進行的投資及/或採用的策略。與氣候相關的尾部風險指標(如氣候風險估值模型)的冒起帶來了希望,可以幫助市場參與者就企業抵禦氣候變化所致下行風險的能力進行篩選。

• 企業應運用可規模化使用的工具來自動檢測信息披露質量,以實現更為真實、透明和可傳達的信息披露。由於缺乏統一的標準、清晰的定義、公認的方法論和對披露執行要求不夠嚴格,可能會導致企業容易對環境的可持續性進行不實陳述。首先,監管機構和標準制定機構應該引導企業採取更可信、更透明的披露方式。本報告展示的分析工具可用於評估企業氣候信息披露的全面性,並檢測潛在的「漂綠」行為及不實陳述。這些工具在特定行業中的應用可以為制定標準化氣候風險披露指標提供基礎,這樣便能在更大範圍內進行氣候風險披露績效排名。

該報告是平安數字經濟研究中心與帝國理工學院之間有關「氣候風險與金融創新」的更廣泛合作項目的一部分。該合作旨在利用尖端的學術研究和行業專業知識來開發扎實的方法論,以評估氣候風險對投資資產的影響。這些方法論將被用於支持創新金融產品的開發,例如披露透明度指數,新的保險合同和與氣候風險評估有關的金融工具,以及為行業提供諮詢服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