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資管公司關於滙豐控股的原則和立場-k8凯发

首頁 / 關於平安 / 品牌資料庫 / 新聞通稿:平安資管公司關於滙豐控股的原則和立場

新聞通稿

平安資管公司關於滙豐控股的原則和立場

時間:2023-04-18   文章來源:平安資管   【字體:        】

1. 闡述的目的
        當前,關於平安與滙豐控股(以下簡稱「滙豐」)的關係以及平安對滙豐的看法,市場上存在諸多誤導性的猜測與報道。作爲滙豐的大股東,平安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平安資管」)希望公開澄清,並闡述相關原則和立場。
2. 滙豐的業績表現
        自2015年起,平安資管逐步增持滙豐,成爲滙豐的長期投資者。投資初期,滙豐的業績表現樂觀,然而,隨著滙豐經營業績惡化、表現顯著落後合理同業對標組、對股息政策進行破壞性調整、市值持續下滑、對全球商業模式挑戰反應遲緩,平安資管日益感到擔憂。
        2020年以來,我們一直保持與滙豐友好、積極的溝通,並與滙豐最高管理層私下通過多種渠道進行了多次會面,提出一系列深思熟慮的詳細建議,幫助滙豐提升價值、降低風險,更加聚焦亞洲發展。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平安欣慰地看到,滙豐的最新業績有所改善,管理層採納了我們的部分建議,包括:
        退出部分業務條綫。 退出部分表現不佳、缺乏協同效應的非亞洲業務,如美國零售業務、加拿大業務等。然而,以近期法國零售業務處置爲例,可看出退出非亞洲業務面臨諸多嚴峻挑戰,表明極需一個更加進取、廣泛和執行力更強的結構性解決方案, 減輕滙豐亞洲業務的負擔。
        改進同業對標體系。在其同業對標組中,將亞洲銀行數量從1家增加至4家,更精准地反映滙豐的業務結構。
        落實高管薪酬改革。在高管最新年度 kpi中增加「亞洲rote(有形股本回報率)」考核指標,並將之與高管薪酬掛鈎。
        提高長期回報目標。將管理層長期激勵計劃中rote的達成範圍從去年的8%-11%提升至13%-15.5%
        承諾恢復季度股息。承諾2023年一季度起恢復季度股息, 並計劃2024年派發特別股息。
        然而,儘管滙豐2022年業績有所改善,我們仍對以下五個方面深感擔憂:
        第一,滙豐絕對業績的改善主要得益於加息周期,然而加息已逐步見頂。2022年滙豐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同比提升4%,完全是受與加息掛鈎的淨息差增長所致,淨利息收入增長了23%,但平均生息資産同比下降0.3%。實際上,滙豐2022年的非息收入同比下降了17%
        第二,儘管絕對業績有所改善,滙豐控股和滙豐亞洲業績仍大幅落後同業。2022年,滙豐的主要業績指標大幅落後全球同業。據年報顯示,滙豐2022年的rote9.9%,低於全球同業對標組12.5%的平均值;其成本收入比高達64.4%,高於全球同業對標組55.2%的平均值;其收入同比提升 4.4%,低於全球同業對標組9.2%的平均值。滙豐亞洲與同業的差距更加顯著, 2022年,滙豐亞洲業務的rote僅爲10.5%,遜於亞洲同業對標組13.8%的平均值。滙豐在亞洲的表現相對較差,主要受到成本收入比偏高(滙豐亞洲爲54%,亞洲同業平均值僅爲38%)、淨息差較低(淨息差受該行收益較低、規模相對較大的銀行同業資産所拖累,滙豐亞洲同業銀行資産高達14%,亞洲同業僅爲7%)的負面影響。
        第三,滙豐管理層設定的rote及成本目標不夠充分。滙豐管理層設定的rote目標,只需要自2023年起達成超過12%,但同業已在兩年前且利率環境不那麽有利的情況下就已超過該水平(同業平均值爲12.8%)。此外,由於滙豐在集團和亞洲層面的成本收入比偏高,叠加看似較高的集團總部費用(2021年,總部費用佔總收入的3%,同業僅爲佔1%。 2022年滙豐未披露相關數據)和過量員工總數(當前,滙豐全職員工總數達219,199名。此前,管理層原定2022年僅保留20萬名全職員工,隨後放棄了該目標),滙豐希望將2023年經調整後的成本目標,在305億美元的基礎上增加約3%的理由似乎不夠充分。此外,滙豐管理層也沒有解決部分市場因規模較小、處於邊緣市場地位導致的結構性成本偏高問題,以成本收入比爲例,新加坡業務1高達88%(據2021年數據)、中國內地業務高達68%、美國業務高達84%、歐洲非「圍欄」銀行業務高達113%
        第四,滙豐管理層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關鍵業務模式面臨的挑戰。包括本地化能力偏弱 、成本基數過高、資本效率低下、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等。
        第五,滙豐將滙豐亞洲的分紅與所需資本,用以支持回報相對較低的非亞洲業務。過去三年,滙豐亞洲累計向集團上繳了61%的利潤,向集團發放分紅達160億美金,相當於集團同期向股東派發股息總額的1.1倍以上。實際上,滙豐亞洲一直持續補貼回報相對較低的非亞洲業務,這些業務在過去三年佔據了集團整體風險加權資産的一半以上,但只貢獻了14%的利潤。雖然滙豐已退出部分非核心業務,但退出規模很小(僅佔風險加權資産的4.7%),其餘非亞洲業務風險加權資産仍高達51%,但回報僅爲亞洲業務的四分之一(非亞洲業務的稅前風險加權資産回報率僅爲0.9%,亞洲業務爲 3.4%)。
3. 戰略重組方案
        爲從根本上提升滙豐的市場競爭力,助其改善業績、提升價值、把握亞洲增長機遇,滙豐有必要推動結構性的戰略重組改革。
        近年來,許多滙豐股東多次向管理層建議,分拆滙豐亞洲業務在香港註册總部並獨立上市。平安認爲,滙豐多年來業績表現不佳,對亞洲業務投入不足,上述給予亞洲業務更多自主權的提議值得認真考慮。過去兩年,平安資管還向滙豐管理層提出了諸多結構性重組建議,包括推動滙豐亞洲業務在香港上市,以及整合滙豐亞洲的所有業務。
        平安研究了部分股東提出的分拆方案,也認真聽取了滙豐及其它市場專業人士的反饋和意見,我們建議,從原來的分拆方案(spin-off)調整爲戰略重組(strategic restructuring)方案。戰略重組方案完全可以解滙豐的顧慮,包括但不限於環球價值、 營運成本、法律障礙等問題。
        無論是哪個方案,都堅持兩個原則:第一,滙豐仍是總部在亞洲的上市銀行的控股股東,以維持全球業務綫的協同效應;第二,都將爲滙豐股東帶來巨大收益,包括釋放價值、 減少資本要求、提升長期效率、緩解地緣政治風險和重新定位競爭局勢。
        儘管我們提出多項建議,滙豐管理層沒有給予積極的回應和清晰的解釋,對此我們表示失望。我們認爲,儘管我們不斷提出開放交流的請求,其他股東也提出了類似要求,滙豐團隊及其指定的付費外部顧問,對審查任何結構性重組方案都保持先入爲主的成見。
        滙豐拒絕參與有關方案的討論,僅與我們分享了評估結論。滙豐管理層只是簡單表示「結構性重組的提議將對價值産生重大破壞性影響」,闡述了一系列不能接受該提議的理由,基本不承認提議的任何優勢。
        我們也認識到,結構性重組方案在初期會産生一些增量成本,但我們認爲應該以開放的態度權衡這些成本與收益。滙豐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也突顯出上述成見,管理層列舉了14個理由2,說明分拆將對價值産生重大破壞性影響。在我們看來,管理層不僅拒絕承認提議的任何優勢,還誇大了許多成本和風險,包括但不限於:
        「未來,滙豐亞洲和滙豐之間的交易安排不可能完全抵消收入的損失」滙豐作爲任何部分分拆實體的主要控股股東,對確保全球業務協同所需的商業有效運作仍保持很強的影響力。滙豐亞洲可能會繼續使用與滙豐簽訂的服務協議下的現有業務系統,就如滙豐與恒生多年來的成功案例一樣。分拆亞洲業務後改善的營運情況 ,可能會抵消獨立公司職能帶來的額外成本。
        「根據獨立適用於滙豐亞洲的規則,須建立約400億美元的mrel債(符合自有資金與合格負債的最低規定),再融資成本約爲數十億美元」我們認爲,數十億美元的再融資成本已是極端情況 。滙豐約400億美元的mrel債務將於未來兩至三年內到期,如果香港金融監管局能夠給予滙豐亞洲過渡期或寬限期,這將極大減少甚至避免mrel的再融資成本。
        「須建立新的、完全獨立的 it服務系統」。這一說法本身就有問題。首先,沒有明確的香港上市規則表明,申請人所有的it系統都必須獨立才有資格在香港上市(根據香港交易所指引信hkex-gl68-13)。其次我們認爲滙豐亞洲可繼續使用滙豐的核心系統,避免高額的it成本。這方面有許多先例,中銀香港仍在使用其母公司的it系統,受益於其全球網絡;恒生(滙豐持有恒生62%的股權)雖然單獨在港交所上市,但也受益於滙豐的it系統、atm網絡、數據處理等方面。
        「滙豐集團的購買議價能力將受損」。滙豐的購買力將出現顯著損失,這一說法是難以想像的。對金融機構而言,主要是一般管理費用(g&a會受購買力的影響。滙豐的一般管理費用爲110億美元(佔2021年總運營支出的33%)。如不考慮滙豐亞洲69億美元的一般管理費用,滙豐可能仍具備每年與高於40億美元一般管理費用相當的購買力。滙豐亞洲可繼續保持採購等方面的規模效益聯繫,並按需簽署服務水平協議(sla)從滙豐獲得營運和技術支持。
        「其他一次性執行成本(如項目成本、外部顧問費用)」。很難想像這樣的成本會超出承受範圍。滙豐亞洲已經是一家在香港/亞洲註册的獨立法人實體,不會産生重大的重新註册成本。作爲一家公衆公司,每年的維持成本是有限的。
        除上述挑戰,我們相信,推動滙豐亞洲業務戰略重組,將總部設於香港並獨立上市,將爲滙豐的所有股東帶來諸多收益,包括亞洲業務估值倍數重估釋放的巨大價值、rote的提升、成本協同效益(如結構性重組方案涉及市場內業務合併)以及資本減免效益。
        戰略重組方案將建立一家聚焦亞洲的銀行,其架構更精簡、靈活,本地化與競爭能力更強 ,可受益於大灣區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等國家戰略專注亞洲資源投入,更適應亞洲市場的本地發展動態。我們相信,獨立上市的亞洲業務,將爲滙豐亞洲股東提供更高的分紅保障,免受滙豐非亞洲業務的挑戰。
        我們相信,經過戰略重組後的新滙豐亞洲業務,憑藉專注亞洲發展的管理團隊,將快速成長爲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擁有強勁的股東回報。該銀行將成爲滙豐體系內最具強大增長潛力的銀行,也將成爲亞太地區最具價值、最具特色,且是唯一一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銀行。
4. 關於香港小股東議案
        平安資管關注到以呂宇健先生爲代表的小股東,提出了第1718項滙豐股東周年大會決議案,要求滙豐承諾將股息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推動管理層定期考慮結構性改革。經過仔細研究,平安原則上支持這兩項議案,認爲有一定的可取之處,希望滙豐以開放的態度聽取、研究股東意見。
5. 平安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簡介
        平安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頂尖的資産管理機構,在全亞洲也一直名列前茅,近年投資收益一直保持行業領先水平,受托資産管理規模達人民幣4.24萬億元(約5822億美元),其中約80%是平安集團各保險成員公司委托管理的資産,20%爲第三方委托管理資産。
        平安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對其資金投資於滙豐的客戶負有受托義務,我們將繼續進行建設性的股東交流,專注確保客戶的可持續長期價值。
 
黃勇                  
平安資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 數據來自滙豐新加坡2021年財報,2022年財報尚未披露
2 數據來自滙豐控股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 ppt第26頁
 
 

 

网站地图